返回列表

胡明宜

区域:思明区

简介
相册
相关资讯
项目级别
市级
批次时间
第五批
所属区域
思明区
保护单位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

1952年出生于厦门市思明区苏厝街并居于此地。1959年至1965年在厦门民安第一小学、民立小学读书(迁居转学),居住开元区营平路(八市)。1965年至1969年在厦门八中(厦门双十中学)读书(文革期间失学)。1969年至1973年上山下乡在上杭县白砂镇插队落户(知青)。1973年至1975年回城在市公安局刑侦处(反扒小组)协助工作(任组长、团支部书记)。1975年至1982年在市二轻局木箱综合厂当工人(后以工代干,担任过财务、政工、团支部副书记)。1982年至1989年在市二轻局链条飞轮厂工作(任副厂长、厂长,1984年6月入党)。期间于“刊授联合大学厦门大学分校84级企业管理专业”业余就读,1989年获大学专科毕业。1989年至1999年在外资企业驻厦门代表处工作(任外商代表、“市外事办”外资代表处第二党支部书记)。1999年至今,在厦门市桦煜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任副总经理)。2017年5月加入市闽南文化研究会至今,参与组建“厦门闽南吟社”、“厦门闽南方言沙龙”及“红厝唐韵”微信公众号,担任社长及主要负责人。期间曾任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闽南文化报》(闽南方言版)执行主编,现任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本人祖、父辈皆厦门人,生长在讲厦门话的家庭环境里,厦门话音纯语正。孩提时聆听家父胡训能(1922年出生、读过私塾)用厦门话文读音朗诵《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有兴趣并跟学诵读,1958年又师从菲律宾归国老华侨蔡泰山老先生,习闽南方言的7音声调发音。正因为自幼生长在厦门这片热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家庭、社会的闽南文化熏陶,自觉广泛深入了解闽南文史、民俗、谚语、俗话、歇后语、民谣、童谣,民间掌故,学习闽南方言(文读音)吟诵诗歌,因而由发深感兴趣,并长期做了这方面的文字及资料积累,丰富了闽南民间文学创作资源。多年来喜好用闽南方言写作,创作诗歌、童谣、散文、讲古。曾多次在《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发表文稿。2013年出版了自己的首部文集《心中的圣山》,文集中收入了自己数年原创的闽南方言诗歌12首,至今持续用闽南方言创作诗歌、童谣、歌词等,计有近90首。2016年参加本市首届“闽南话水平测试培训班”培训,以优异成绩结业并考取厦门市“闽南方言测试员”资格(有证书)。2018年经选拔考核合格,成为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厦门大学开展的我国地方方言(厦门话老城音)的语音发音人(有证书)。近几年来,师从厦门大学中文系闽南方言专家周长楫教授,掌握了闽南方言的注音方法,为创作闽南方言文学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加入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组建“厦门闽南方言沙龙”及“闽南吟社”后,又向周长楫教授、陈荣韬老师学习用闽南方言吟诵中华古诗词,掌握吟诵的要点及特点,主持每月的“沙龙”和“吟社”的实践活动,并多次登台吟诵表演和走进本市多所中小学校园、思明区、湖里区图书馆辅导中小学生、市民吟诵。2019年参与策划并主导了“厦门市首届少年儿童闽南方言吟诵古诗词展演”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2019年12月开始至今,协助厦门卫视的“每周一诗”节目的组织筹划并参与节目的录制。2020年5月荣获市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诗词闽南方言吟诵”的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这几年几年来,走进本市多所中小学校园(湖里中学、湖里区图书馆、梧村小学、莲花小学、公园小学、滨东小学、湖滨小学、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思明区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惠和石文化园、鸿山书院、金榜书院、市青少年宫)辅导中小学生、新老市民学习闽南话、吟诵古诗词、歌谣。并向几所中小学校提供自己的原创作品并协助排练“读册歌”、“讲古”参赛节目,并几次在参赛中获奖,受到所辅导的各中、小学校师生们的好评。在市青少年宫及湖里区图书馆等社区教授闽南方言、传播闽南文化中,得到新厦门人学员的赞誉。

本人在有生之年,继续以传承弘扬闽南文化为己任,出力尽义务。

暂无描述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新闻图片

诗词闽南方言吟诵

省级
民间文学
第七批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
返回列表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