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进入厦门罐头厂(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前身),进厂初期从普通学徒做起,在醅间从事黄豆的发酵工作,这一干就是五年。五年中他工作勤勤恳恳,对酱油的酿造工艺十分感兴趣。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向师傅郭绪庆请教,更是利用工作以外的私人时间潜心钻研,终于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和赏识,于1982年正式拜师郭绪庆。此后的五年里,刘团结被调到酱油晒场工作。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分阶段长时间的认真学习,从醅间酿晒工艺到晒场管理技艺,及人员分配安排,郭绪庆都毫无保留地口传心授于他,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刘团结完全掌握了酱油古法酿造技艺,并能够很好地胜任酱油古法酿晒的传承工作。刘团结在醅间和晒场间穿梭,与时俱进,不断地研究,坚持古龙酿造工艺不失传。
多年来,刘团结默默无闻地做酱油古法酿造技艺的传承与普及工作,他吸收传统酿造的工艺本质,研究发现传统桶蒸黄豆不均匀,容易出现夹生,大胆创新改革,以现代化的旋转压力锅替代桶蒸工艺,取得很大突破,每锅能蒸煮1.1吨的黄豆,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燃料成本。但是酱油酿造的传统工艺并没有改变,还是一样的醅间、瓦房,还是一样的农民家收集酱缸……曾经有人提议用空调房取代瓦房,这样更能很好的控制温度,遭到刘团结的反对,他坚持传统的瓦房酿造,吸取大自然的精华,空调房只能控制温度,却将空气中的菌种隔绝或杀死,无法达到多菌种共同作用的结果,容易导致风味单一、口感没有层次。现在很多的酱油企业都是用大型不锈钢发酵罐或者是筑水泥槽进行发酵,可是刘团结仍坚持用传统陶缸进行酿晒,因为这样更均匀,也更接近传统,酿晒出来的酱油风味浓郁,口感香醇有层次感,他的坚持,让古法酿造技艺得以传承……
刘团结对学徒要求严格,手把手的教学,将他自身所学传授给传承人,传统酿造技艺无法用文字体现,只能通过言传身教,刘团结无论严寒酷暑,常年守护着他的晒场和酱缸,不仅如此,刘团结上夜校,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学徒都很敬畏他的精神,受其鼓舞,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古法酿造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