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开始学习南音琵琶,师承厦门白厚、纪经亩等名师,十一岁起便在乡里教授孩童弹奏琵琶。从小掌握十三套大谱厦门法的琵琶演奏技巧,演奏之音乐富有感情,具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美,琵琶“撵指”和“抡指”手法灵活细腻,收放自如,出神入化,风格独树,年轻时期就被恩师纪经亩和南音界誉为“琵琶圣手”。念曲则讲究唱腔咬字清晰、富有感情。
一生致力于南管音乐之采集、整理、演奏、教学、创作、保存及推展等工作。整理、录制传统曲目及创作与录制南音系列有声书,包括:《南管曲牌大全》和《南管指谱详析》《唐诗宋词南管唱》《现代诗词南管唱》《乡土风情南管唱》《禅偈诗词南管唱》等13部南音书籍,共计百余张南音专辑。
曾带领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参加英国举办之世界各民族音乐歌唱比赛,荣获歌唱组第三名,指导和领奏《八骏马》获音乐组第四名;与涂堤女士合作之作品《相聚在宝岛》由厦门市南乐团参加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荣获“牡丹奖”之节目奖;为南安市咏吟女子南乐坊南音说唱作品《郑成功.祖训》作曲,荣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节目入围奖”;与何占豪合作大型南音交响《陈三五娘》,负责南音编唱。2019年3月,应厦门市南乐团所托为新作《乡愁》作曲,该节目入选2020福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2019-2020年,参与《世界“非遗”南音曲库》录音项目的南曲录制工作。
目前正与学生罗纯祯合作编撰南音相关七部著作。
1.1951年9月-1958年6月,就读南安石井老港小学。
2.1958年9月-1959年6月,就读厦门第二中学初中一年级。
3.1959年9月-1962年6月,就读石井延平中学,初中毕业。
4.卓圣翔七岁起,跟随堂兄卓圣煌学南音琵琶,十三岁到厦门读书,课余跟堂兄到锦华阁向白厚先生学习四大名谱演奏。
5.1962年10月,父亲在菲律宾经商,卓圣翔随母亲移居香港,任职香港福建体育会参与南音、戏剧组创作和演出工作14年。期间,向厦门南乐泰斗纪经亩先生(时任香港福建体育会南音与戏剧组艺术指导)学习南音曲牌、指谱、及曲诀。
6.1976年6月,移居菲律宾,任国风郎君社演出队主要音乐员,弹奏琵琶和三弦。
7.1980-1988年,卓圣翔受聘新加坡湘灵音乐社音乐指导、专任作曲,与丁马成社长合作三百首富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新曲。
8.在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担任音乐指导期间,常到马来西亚及印尼的南音馆教授南音。
9.1989年1月,卓圣翔入籍台湾,创办高雄串门南乐团、台北松山奉天宫南乐团,开办南音研习班,在台湾各地南管社团任教,桃李满天下。
10.1990年1月起,卓圣翔每年经香港回到故乡,与厦门和泉州南音界密切交流合作并指导后进南音,如陈思诗、朱雅欣、陈龙慧、林奕靖、李博诗、郭书、洪培良、陈菲俐刘婉君、黄婉娇等。
11.2001年7月,卓圣翔受聘为《中国泉州南音集成》民间艺术家委员会委员。
12.2006年12月起,卓圣翔担任福建南音网艺术指导,建设南音曲库、录制教学视频等。目前主持“千首曲库录音工程”,第一阶段指导和录制五百首七撩曲。
13.2009年10月,卓圣翔协助厦门夏商集团筹组培训荷音轩南音表演队,并经常予以艺术指导。期间与厦门著名乡土诗词作家涂堤老师合作,创作多首南音新曲,在荷音轩演唱,包括《凤凰花开》《相聚在宝岛》等。
14.2011年11月,卓圣翔参加首届世界南音联谊会成立庆典,受聘为该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15.2018年11月起至今,卓圣翔任厦门市“翔安欧厝南音泥土计划”南音驻地艺术家从事南音教学活动,指导欧厝小学五十多名学生和翔安区各南音社前来拜师的弦友(其中部分为区级及市级南音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