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陈清平

区域:集美区

简介
相册
相关资讯
项目级别
国家级
批次时间
第二批
所属区域
集美区
保护单位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厦门“答嘴鼓”是具有闽南特色的喜剧性说唱艺术,流行于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讲闽南方言的地区。2006年,“答嘴鼓”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灌口中学退休教师陈清平被文化部列为传承人。

陈清平退休前是厦门集美区灌口中学的语文老师,在参加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中,结识了一些民间艺人,了解了不少闽南曲艺形式,包括答嘴鼓、讲古、说书、荷叶说唱、锦歌说唱、嘿罗嗦等等。这些充满地方特色和群众智慧的民间艺术常让他产生创作的冲动。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陈清平拜答嘴鼓大师林鹏翔为师,深得其真传,在答嘴鼓的理解、创作和表演上有了新的飞跃。上世纪80-90年代,他陆续创作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答嘴鼓作品,如针对小村买卖婚姻,合办婚姻的时弊而创作的《梁祝新传》,别出心裁地运用闽南地方戏曲的艺术特点,把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融人其中,借古喻今,古为今用,既通俗易懂,又给观众以启发,获得厦门市1985年曲艺调演征文比赛一等奖。他创作的答嘴鼓《囡仔缘》别开生面,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达到了以情感人的目的,在答嘴鼓的结构、写法与语言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用答嘴鼓形式编写出的《厦门地名学》更是有新的创意,运用归类、数字、接龙、出对、连篇等艺术技巧,将厦门辖区内的几百个地名串连起来,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语言表演的感受,还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家乡风光美景、悠久历史沿革、厦门旅游介绍等等,使单纯的答嘴鼓节目成了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教材,受到海峡两岸同行的钦佩与欣赏,获得厦门市答嘴鼓调演、创作一等奖,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和厦门电视台都做了专题播出。2000年以来,陈清平先后出版了《陈清平闽南曲艺戏剧选》、《闽南风》等专著,主编了《集美答嘴鼓》、《集美民间故事集》、《草根缘》等书,对传播闽南文化尤其是传承“答嘴鼓”艺术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2000年9月,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给陈清平“五十年为发展和繁荣新中国曲艺做出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

2010年,他又获得“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同年,中国文化部颁发给陈清平“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答嘴鼓代表性传承人”的聘书和奖章。

1951年7月同安一中初中毕业。

1956年7月高中毕业。

1956年10月厦门灌口中学任教。

1991年10月退休。

1978年加入厦门市曲艺家协会,历任常务理事、顾问。

1980年加入福建省曲艺家协会。

1990年加入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任厦门市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

1992年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

1992年任厦门市灌口镇布袋戏剧团(民间职业剧团)团长、编剧;

1993年组织“厦门市灌口凤山祖庙芗剧团”(民间职业剧团)任团长、编导;

1995年组织“集美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曲艺队”,任队长、编剧;

2000年厦门市集美区曲艺协会会长,2006年任顾问。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新闻图片

答嘴鼓

国家级
曲艺
第一批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
返回列表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