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经亩(1900~1985),同安县人,从小喜爱曲艺,尤其南乐。13岁拜师学艺,熟练掌握南乐的指、谱、曲等精华,通晓管弦,尤擅长琵琶弹奏。抗日战争期间,尽力克服困难,团结弦友,组织集安堂,坚持练唱,使南乐久盛不衰。40年代,曾应邀赴新加坡、马来亚、印尼传授南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艺人成立厦门南乐研究会,1955年改名金凤南乐团,并任团长。他团结老艺人,培养新弦友,克服种种困难,搜集、挖掘传统剧目,探索南乐推陈出新道路。1956年,为迎接鹰厦铁路通车,谱写《迎龙小唱》,获得听众好评。演唱乐曲《梅花操》、《八骏马》,唱曲《三更人》、《感谢公主》,音质旋律优美典雅,古色古香,被中国唱片公司选中灌制唱片。1957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的南乐《沁园春·雪》一曲,被选进中南海演唱,受到赞誉。他曾为厦门地区培养不少南乐新秀,还受聘于福建艺术学校讲授南乐,并三度应邀赴香港执教,为南乐的传播与承宗接代作出努力。
他一生整理、编创南乐400余首,其中《迎龙小唱》等参加1957年全国文艺会演获奖;《陈三五娘》、《吕蒙正》等曲在闽台和东南亚各侨居地广泛流传。纪经亩历任中国曲艺世家协会福建分会主席、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南乐团名誉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