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元(1481~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同安县翔凤里山头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世宗登基,他上《新政八要》疏,历数前朝弊端,倡行新政。世宗采纳其“罢内臣镇守以厚邦本”政条,尽罢十三省镇守归于内监。迁他为南京大理寺正。当时的巡城御史谭鲁,包庇充军罪犯,事泄,谭鲁惧罪,托同乡诸御史再三向他求情,不允。谭鲁转求大理寺卿陈琳,陈“恐惹冤家”,竟包容此案,要他免驳。他以“受朝廷三尽法,分当死守”,执意不从,终以忤寺卿论谪,贬为泗州判官。时泗州闹饥荒,饥民啸聚生事。他放赈救灾,并上《荒政丛言》疏,平息饥民暴乱。嘉靖十四年(1535年),以政绩迁南京大理寺丞。辽东兵变,他请用兵,忤旨被谪为钦州知州。莅任后即辟荒地、劝农桑、立社学、开群蒙、修营堡、固边防,执法严明。钦州百姓感其恩德,建生祠以祀。
嘉靖十九年,调任广东按察司佥事,并代行按察司职权,分巡北海,兼管珠池兵备。时安南兵乱,莫登庸废其主,绝邦交,侵宋边境回峒。他力主征伐,接连上疏,坚请发兵,以安边境,竟被权臣假旨罢归。他去职,莫登庸肆无忌惮,勾结内贼,烧杀掳掠,致使朝廷震动,乃派兵部尚书毛伯温、咸宁侯仇鸾提兵讨伐。毛、仇两人从希元议,于福建招募骁勇,分水陆两路进军。莫登庸闻讯震惊,以为“林知州复来”,随即撤军。毛伯温、仇鸾征南归,表叙他功绩,权臣复从中作梗,终不起用。
他一生为人慷慨耿直,“凡事只论道理,不问利害”,平生蒿目忧世,抗论勇为,随分尽职,虽仕途坎坷,志不可夺。自幼饱读诗书,归田后更精研理学。设疑析解,敢持异议,勇创新意。提倡“文无古今,适用为贵”,“发机于知,履真于行,作则于身”,要求“精学致用,言行一致”。被誉为“一代宗师”。主要著作有《易经存疑》、《四书存疑》、《王政附言》、《程文绳尺》、《太极图解》、《读史疑断》、《古文类抄》、《考古异闻》等。林希元在故乡逝世。陵墓在同安县西柯乡坑内山。同安凤山故居建有“文宗廷尉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