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两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10月17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全面展现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其中,我市两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厦门珠绣、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技艺,受邀参展,吸引众多游客。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突出“人民的非遗 文化的瑰宝 ”“融入现代生活 创造美好未来”等理念,主题展以“非遗·非常美”为思路,设置“美在生态更生动”“美在匠心更创新”“美在乡村好光景”“美在交流与互鉴”“美在创意与共享”等重点板块,通过新颖的展陈设计、丰富的内容供给、专业的呈现方式,充分宣传非遗保护理念。
1厦门珠绣
珠绣手工技艺属于中国传统刺绣范畴,是古老的中国刺绣工艺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品种。厦门珠绣手工技艺开始于清末民初,具有鲜明的华侨文化内涵。当时华侨从海外带回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厦门民间制鞋艺人由此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在鞋面上用玻璃珠子绣花鸟图案,由此开始厦门珠绣工艺与产品制作。20世纪20年代,大同路被称为珠绣一条街,从这里制作出来精美珠绣拖鞋远销海内外。
珠绣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技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厦门珠绣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图案大多取材于传统民间吉祥题材,如龙飞凤舞、双龙戏珠、牡丹引凤、孔雀开屏等,利用珠子和电光片闪烁发光的特点,凭借精巧多姿的绣法,把拖鞋装饰得色彩斑斓、高贵典雅、绚丽多彩,产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种款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珠绣挂图《厦门海堤》《龙凤戏珠》等,被国家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厦门珠绣拖鞋出口到亚、欧、美50多个国家或地区,厦门珠绣拖鞋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银奖,在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其它因素,厦门珠绣逐渐萎缩。至今,珠绣手工技艺已有了第五、六代传承人,传统的珠绣工艺正在重获新生。
2007年,被列入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技艺
厦门自明代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茶叶是近代厦门港的重要出口货物。厦门茶行、茶庄众多,居民素有浓厚的乌龙茶饮茶传统和茶文化,英文中Tea这个字便是是从厦门方言发音音译而来。到20世纪初,厦门岛内经营茶叶的茶庄、茶行就有三四十家,金泰茶、张源美、尧阳茶行等厦门乌龙茶字号风靡厦、台、港、澳及南洋。国有企业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厦门茶厂)创建于1954年,在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继承厦门主要茶庄、茶行的业务,传承发展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工艺;生产的海堤乌龙茶,是海内外闽南文化人群普遍认可的一个老字号,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的“乡愁”寄托,也是日本等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茶饮之一。其拼配技艺独到,制茶技术人员(茶师)全凭感观经验,对毛茶(原料茶)精准评鉴并开展调剂、拼配,发挥不同毛茶的特长,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在形、色、香、味方面实现品质稳定的商品乌龙茶;烘焙技术(火功)能将茶叶烘透烘熟、不老不夹青。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技艺是上百年沉淀、几代茶师传承下来的经验技术,与厦门茶桌仔文化及老厦门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具有历史和科技价值,拥有突出的代表性和较大的影响力。
2022年,被列入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文:非遗部
编辑:蔡滨滨 校对:郑丽新
审核:邓文冰、蔡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