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厦门市南乐团18人荣登春晚舞台,新时代南音“五少芳贤”奏响《百鸟归巢》

区域:厦门市时间:2023-01-26

热烈祝贺厦门市南乐团

荣登春晚舞台,载誉而归!

赴京领队:副团长 连方红(二排左三)

唱队队长:郑黎春(前排左三)

南音“上四管”乐师(前排左起):

欧颜云靖(洞箫)蔡圳翔(拍板)

王进鑫(琵琶)何泓滨(三弦)许艺铮(二弦)

南音四宝演员(二排左起):

陈育婷 陈妮莎 蔡凯琳 王诗诗

郑小玲 郑少卿 李泳璇

南音四宝演员(三排左起):

许达妮 蔡静如 王颖 李艺芳 陈鸿莹 玄绍晨

演出前,《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发来感谢信,高度肯定我团参加春晚的演员们勇担创作演出主力,不辞辛劳、齐心协力打造精品节目,共同为亿万观众呈现一个高质量、高水准的创意作品。

百鸟归巢,千年一朝夕。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首次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南音元素与流行音乐碰撞,一首《百鸟归巢》点亮了千年非遗文化瑰宝,再现百鸟翱翔嬉戏的吉祥情景,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央视《朝闻天下》聚焦被誉为“今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百鸟归巢》。

厦门市南乐团18名“90后”登上春晚

演绎千年南音

2023年1月21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在《百鸟归巢》节目中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创意相结合,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来自厦门市南乐团的18名“90后”演员勇挑大梁,参演跨界创意节目《百鸟归巢》。

厦门市南乐团首次参演总台春晚

“五少芳贤”在春晚中发挥重要力量

厦门市南乐团继2017年以一曲《南音随响》在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精彩亮相后,去年10月受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选派,严选18名南音专业人员作为表演、演奏及音乐录制主力,参与《百鸟归巢》的台前幕后的创排演出工作,经过近2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彩排,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与全国观众见面。这是千年古乐首次以跨界创意形式在央视春晚大放异彩,婉转典雅的千年古音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为观众带来徐徐新风。

厦门市南乐团的18位演员与来自泉州的同行们和中国台湾演员一起搭档青年歌手谭维维。其中5位男演员组成乐队为谭维维伴奏,在《百鸟归巢》中发挥重要“他”力量,被网友称为新时代南音“五少芳贤”,13位女演员则在节目中表演南音特色打击乐器“四宝”,并带来南音唱谱和传统唱演。

我团参演的“90后”南音新生代,一方面展现厦门对青年专业艺术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和成效,另一方面体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实质成果。

《百鸟归巢》一经亮相,得到电视机前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南音观众的热烈反响,同时得到各界媒体的争相报道和实时视频转发,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人民日报视频号、省文旅厅及新浪微博等。

春晚《百鸟归巢》的传统南音元素

1 演奏南音古乐器

南音,古称弦管,又称南乐、南曲、南管、郎君乐等。南音源于唐,成于宋,发祥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古乐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音素有“华夏瑰宝”、“音乐活化石”之美誉。2006年被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009年9月,南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春晚舞台上,厦门市南乐团5位男乐师在舞台上担任南音乐器中最重要的“上四管”乐器(拍板、琵琶、洞箫、三弦、二弦)演奏,13位女演员手持南音“下四管”乐器中最具特色的“四宝”,以其细密、清脆的声响模拟百鸟翱翔嬉戏的吉祥情景。

琵琶与洞箫

三弦与二弦

拍板与四宝

四宝,又称为“四块”,竹制,约长25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演奏时分握两手,靠手臂力量的传输,手腕的震动,使竹片两端节点互相碰击发出跳跃、清脆的声音。(更多南音介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 演唱南音古谱——工乂谱

南音的音乐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谱”即纯器乐曲,无曲词,以“上四管”为主奏乐器。每套谱分为四到八个乐章不等,一般可演奏十至二十分钟左右。《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为南音的四大名谱。

春晚歌曲《百鸟归巢》从传统南音改编而来。南音演员演唱南音古谱“工〤谱”的古乐之声,“⼯⼯⼯⼯六阝六⼯〤,⼯〤下⼠下下〤”。

南音记谱采用五声音阶固定记谱法——工〤(che)谱,自成体系,它源于先秦宫商角徵羽——〤工六思一。下图,南音《百鸟归巢》工〤谱(片段),左为音符,中为琵琶弹奏指法,右为撩拍(节拍)符号。

3 南音合唱用泉州方言古语

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其曲调优美,节奏舒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春晚《百鸟归巢》

艺评与媒体报道

1 厦门资深艺评人-郭茂楼

春晚《百鸟归巢》,弹指一瞬间。该曲以传统工〤谱象征性音符描摹夕阳斜下,百鸟嘈喳嘈喳 ,凤凰展翼,客鸟过枝,紫燕含泥,鸳鸯戏水,孔雀屏开,喜雀佳音,千姿百态,各出絕招。细细品味,该曲咏物,又不滞于物,鸟归,游子在外,何如?鸟尚如此,何况人乎?千百年来,除夕、春节,中华儿女海内外游子归国返乡合家团聚围炉,抒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因而春晚题旨的选择显得意味悠長 ,匠心独运,言外之义,任凭遐思。

2 厦门卫视

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 连方红:(去年)10月中旬在我们本团挑选了18位颜值担当、实力凸显的南音90后的新生代,进行乐器,还有形体,包括唱腔训练,用我们闽南话,还有南音的工〤谱的优美声腔与谭维维的流行唱腔混搭,呈现了古朴典雅与现代完美的融合。

在节目中担纲琵琶演奏的市南乐团乐队队长王进鑫告诉记者,能将南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春晚舞台上,同时展现厦门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成果,演员们都感到非常自豪。

厦门市南乐团乐队队长 王进鑫:我们感到很骄傲,同时也是向全国的观众以及全世界的观众,展现南音更多种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 连方红:面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千年古乐展现千年传承的恒久魅力。

3 谭维维·一起看春晚 一起过大年

4 福建“南音”亮相

创新演绎中华传统文化 

5 传奇中国节春节·探班春晚

南音演员推介南音

6 央视总台推介《百鸟归巢》

7 2023年春晚后续报道

8 2023年春晚完成全部五次彩排

《百鸟归巢》的传承与创新

1 “五少芳贤”与“百鸟归巢”

南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音人对这悠久历史中的每个辉煌时刻都念念不忘,无论是传说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在南音人的共同维护下,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凝结成了一个个符号,象征着曾经的辉煌和灿烂,赋予了南音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最为全体南音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与康熙皇帝有关的传说。传说,对家乡(泉州安溪)的南音情有独钟的李光地宰相在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公元1713年)时,安排了家乡的五位南音高手进京贺寿。康熙皇帝对中和优美的南音赞赏有加,将五位高手留在了京城。然而,五位高手久居京城,思乡心切,但又不敢明说,怕皇帝怪罪。于是,他们找了一个机会,演奏了谱《百鸟归巢》,寄托思乡心情。颇有音乐造诣的康熙皇帝感悟到了音乐中寄托的情思,便开恩放行。传说康熙皇帝赐封五位高手“御前清客”、“五少芳贤”的头衔,并特赐曲柄黄凉伞和金丝宫灯,可谓衣锦还乡。

“五少芳贤”是南音极盛时期的代表,已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身份荣耀、艺术精湛、趣味高雅、品格高尚。......郎君祖师、五少芳贤以及宫灯、凉伞,是所有南音人共有的象征地位与身份的符号。

(摘录自陈燕婷《古乐南音》)

2 传统南音《百鸟归巢》

厦门市南乐团

琵琶:王秀怡   洞箫:吴世安

三弦:林加来   二弦:郑步清

该曲为四大名谱之一,是一首描绘禽鸟特征、异彩生动景象的乐曲,全曲包含六个乐章,主要运用洞箫的特殊技巧,表现出各种鸟类的特殊姿态。

3 《百鸟归巢》金砖版《南音随想》

《南音随想》取材于南音四大名谱之《百鸟归巢》,表现百鸟翱翔嬉戏之情景,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该曲原为器乐合奏曲,没有唱词。厦门市南乐团创新性地演唱南音固定记谱法“工乂谱”音符,在体现南音乐器的同时,完美展示南音优美的声腔。

《南音随想》作为闽南传统文化艺术的最重要代表元素之一,该节目曾于2017年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南乐团“三代传承人同台唱响南音“新”声,展示千年古乐之魅力。2020年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推出“云·游中国”—“文化中国”系列活动曲艺云欣赏活动中,进行线上展播。 

2017年我团演员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夫人演奏非遗南音并合影留念。

4 总台春晚《百鸟归巢》

南音漂四海,普天唱升平。

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还融入梨园戏手姿和泉州花灯艺术,运用多种创新技术打造科技感十足“文化年夜饭”,深受海内外观众好评,被评为“春晚最美的十个瞬间”。福建南音在春晚舞台上惊艳亮相,博大精深的传统非遗有当下无限的文化挖掘潜力和创新传播的可能性。

南音在厦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福建是非遗资源大省,全省共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8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福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厦门,福建省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厦门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让南音在文化承载中迈向世界。

厦门市南乐团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之一,既恪遵前法,又勇于创新,独树一帜。演(奏)员多经严格正规的艺术教育并延续南音传统传承谱系,唱奏俱佳。历年来,南乐团坚持走继承和创新并重的路线,所创作的南音作品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多次获奖,曾荣获中国文化部最高奖“文华奖”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等。2022年由杨雪莉团长领衔主演的南音《文姬归汉》是首个入选国家艺术资金资助的跨界融合作品。

1957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厦门市南乐团即被选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演出,首任团长纪经畝先生作为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改革开放以来,多次为我国中央领导人及来访国家元首献演倍受赞誉,2017年在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为习近平总书记及各国元首献演。多次受邀赴法国、捷克、新西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六十余年来一直为国内外艺术界所推崇。

 

来源:厦门市南乐团

返回列表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