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厦门人有哪些共同的社交礼仪?

区域:厦门市时间:2025-06-18

答:(1)厦门人把礼仪称为“礼数”,文明礼貌叫“有礼数”

《厦门志》载厦门风俗:“五方杂居,急公好义”,可见厦门人虽来自四面八方各地,却形成了守望相助,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民风。厦门“普渡”,祭拜的就是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提倡悲悯情怀。

(2)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庄重、哀思的象征。

(3)厦门人特别尊重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来了,父母都要让座,路上相遇,学生都要立定问老师好,侧身让老师先走。春节定要到老师家拜年。可惜这些好礼数在文革中破坏殆尽。但至今仍有许多厦门人坚持这一礼数。

(4)厦门人讲究长幼有序。聚会吃饭,一定按年序排座,长者举箸,大家才可动筷。年幼者应向年长者敬酒,敬者应干杯,被敬者则可随意。

(5)诚信,厦门人叫“讲信用”被视为做人的根本。一诺千金,有借有还,守时守信是社交的准则。但有一事例外,即应邀赴宴一定不可提早到,会被认为是“饿鬼神”。

(6)厦门人尤重“感恩”“吃果子拜树头”,这连吃水果都应感恩果树,更不必说父母、祖宗、亲朋了“吃人一尺,还人三丈”“喝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等都常挂在嘴上。不不知感恩的人则被斥为“无人情狗”。

(7)厦门人讲究“和为贵”。俗“相打一时,斗语“劝和无劝散”阵(相聚一起)一世”。甚至对作祟的野鬼,也是化怨为和,好吃好喝做超度希望它也能超生转世,与我们一样为人。这种以德报怨,化怨为和的理念极有益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

(8)多数闽南人有品茶聊天的习惯,家中大多有茶具。亲友光临,立即烧开水泡工夫茶聊天。

返回列表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