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闽南文化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灾难,而最大的灾难则是元代的民族压迫和明代的海禁。
元代将各民族依贵贱分为四等即蒙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南宋地区的人民)。闽南人属最底层的南人,受尽压迫与凌辱。南宋亡后,南方城乡编二十家为一甲,使北人为甲主,衣食饮食均由甲丁供给,童男少女任凭甲主凌辱。
当时的泉州是最繁华的都市和港口,但绝大多数财富都集中在控制海上交通贸易的色目人手中。他们依仗政治、经济的优势在泉州、闽南大力推展其文化。从现存的文化文物看,都是印度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外来文化的遗址、遗物,而绝少闽南文化新创造。
到元末,泉州发生两派阿拉伯人、波斯人组织发动的兵乱,以争夺泉州港为目标,反复厮杀,劫掠屠城,街市成墟,长达十年之久,闽南文化所受摧残,可想而知。
兵乱方止,元朝垮台。汉人、南人揭竿而起。复仇狂潮不但使定居泉州的色目人富商巨贾弃家逃亡,更使阿拉伯商人停止东来。闽南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海上贸易,遭到沉重的打击,一落千丈。
但灾难还没完,明王朝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地少人多、全靠海运外贸经商为生计的闽南生路断绝,社会经济一蹶不振。一部分人弃商经农,致使晋江流域山林土地过度开发,晋江淤塞,泉州港日渐衰弱。从此,闽南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比重就一路下滑。闽南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失去了自豪与自信,逐渐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