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闽南元宵节(翔安乞龟习俗、海沧油炬走境习俗)

区域:翔安区

简介
相册
视频
项目级别
市级
项目类别
民俗
批次时间
第五批
所属区域
翔安区
保护单位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刘五店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他级别项目
1个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闽南地区至今保留的猜灯谜、吃元宵、燃灯赏月等习俗大体相同,而厦门市海沧区的油炬走境习俗和翔安区的乞龟习俗则别具特色。

翔安乞龟习俗

“乞龟”是翔安区新店镇刘五店浦南村特有的习俗,起源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每年元宵节,当地民众用600多包大米堆成“大乌龟”,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乞到“龟”的人家把面龟带回家品尝,若在新的一年事业得意或求得子嗣,来年元宵就要准备一个新的面龟放到庙里供其他村民乞求。一百年来,“龟”的种类也不断创新。早时有红粿龟、面线龟、黑糖龟,后来衍生出糯米龟、肉龟、红龟、金线龟、面龟等。常有隔海金门同胞、旅外侨胞于 “乞龟”之日还乡探亲,参加“乞龟”活动,携手祈福“呷平安”。

2019年,被列入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沧油炬走境习俗

海沧元宵油炬走境习俗历史悠久,流传于海沧区囷瑶、青礁、古楼、海沧等众多村庄和社区。油炬走境习俗始于唐宋时期,由村民世代传承至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海沧民众庆祝元宵佳节的独特方式。人们在元宵之夜,手持点燃的油炬(竹竿绑上浸煤油的牛皮纸)排成一个纵队沿着村道和田野绕行一周,远远看去像一条蜿蜒前行的火龙,场面十分壮观。队伍中还穿插腰鼓队、秧歌队、舞龙舞狮队等民间表演团体,所到之处龙腾虎跃,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仪式目的在于消除田间虫害,扫除邪恶污秽,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019年,被列入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
返回列表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