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黄古老 清末民初创办三发兴布袋戏
大姐:黄锦云(人称查某师) 姐夫:吴长源(人称山人师)当时在漳州地区布袋戏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黄亚水:于1943年(8岁)开始演布袋戏,排行老四,当时与大姐黄锦云、姐夫吴长源、二哥陈井根一起组成四姐弟布袋戏团。
1958年来杏林前场公社创办前场公社木偶戏剧团。
1960年来灌口公社创办灌口公社木偶戏剧团。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创办一些革命剧目:《同安白沙仑》《野火春风斗古城》《东山战斗》。
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才继续开始演传统剧本,并创办了灌口公社木偶戏团。
学徒有陈建华、柯坤和、黄丽蓉等等
黄亚水于1936年出生在漳州一个布袋戏艺人家庭。8岁与姐夫学习布袋戏,师从已故闽南布袋戏大师郑福来,师兄陈南田,几箱“戏笼”传至子女已是第四代了。
1978年,黄亚水组建的“灌口镇木偶剧团”主要是他们父子三人,后台乐队大多是他的亲友,是厦门市打倒“四人帮”后第一个恢复演出的农村文艺团体。当年演出传统戏《战潼关》,观众达3000多人。从此,“灌口木偶剧团”走村窜乡,为农民送去精神食粮,活跃在闽南城乡。
黄亚水继承了“福派”布袋戏的表演艺术风格,戏路宽,《三国演义》、《七剑下天山》、《封神榜》、《少林寺》、《朱元璋》、《七侠五义》、《秦吞六国》、《水浒传》、《西游记》、《五扇子》、《正德君游江南》、《大红炮小红炮》、《大八义小八义》、《七子十三身》、《狄青传》、 《包青天之狸猫换太子》、《漳州二十四案》、《郑成功》等连演不衰。黄亚水的本事在于一连演出一年,剧目不会重复。他的丑角表演,动作夸张,语言幽默,令人捧腹;其女黄月娇擅演旦角、生角,动作细腻,惟妙惟肖,其唱腔保留芗曲(歌仔调)的传统曲牌,字正腔圆,颇有韵味;其子黄明辉擅长武打,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一些难度较大的木偶特技,他也熟练掌握。
1990年与菲律宾华文教师访问团交流并合照。1992年,台湾中华民俗木偶戏五州园90多岁的木偶戏大师黄海岱先生前来灌口,与黄亚水切磋技艺。随后黄海岱之子黄俊雄夫妇与之切磋交流合照。1997年,厦门电视台录制的反映黄亚水艺术人生的电视片《玩偶人生》获福建省社文电视一等奖。1998年,《福建日报》、《厦门晚报》分别以《一口说尽天下事,十指牵动百万军》、《十指牵动百万军》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报导了黄亚水的艺术成就。
1990年以来,黄亚水与陈清平合作,抢救改编了部分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并将闽台曲艺答嘴鼓、车鼓弄等表演艺术融入其中,创作了布袋戏《保生大帝》,获得厦门市戏剧调演“市级创作优秀奖”、“市级演出优秀奖”、“优秀演员奖”、“1995年荣获集美区第二届民间剧团调演演出优秀奖”、“2004年从事通俗文艺工作30年以上荣誉证书”、“2009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布袋戏代表性继承人”、“2010年厦门市人民政府从艺60年荣誉奖”、“2013年厦门市集美区戏剧、曲艺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
2015年至今于杏南中学授课,活跃于各大表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