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胡明炮

区域:思明区

简介
项目级别
省级
批次时间
第二批
所属区域
思明区
保护单位
厦门市南乐团

胡明炮,汉族,厦门市同安区人,1942年12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南音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胡明炮1950年师从外公练维碧学习南乐,并得到洪德地、杨甘澍真传,掌握南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其代表性作品有《颂歌一曲迎十四大》《织网》《一页新声》等。胡明炮掌握了南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尤其擅长琵琶演奏。其演奏风格古朴、独特,音韵有敲击钟磬之风味,通过弹、挑、摙指(快速弹挑)、点指、挞指、去倒、半跳、按音、甲指、快落指和慢落指等技巧表达独特的人物情绪。胡明炮以新音乐的观点来诠释南音,并创作大量新南乐作品,获得不少奖项。

多年来,胡明炮经常与东南亚华人、金门、台湾等地的南乐同仁,进行曲艺交流活动。2006年受邀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交流演出;2008年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东方音乐基金会”、南乐大楼落成庆典活动。他长期在城关南乐社和同安银安堂执教,同时指导同安各南乐社团演唱活动,学员多次获得厦门市唱腔比赛一等奖,为南音在厦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暂无描述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
返回列表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