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群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演武社区厦门大学校园内芙蓉湖旁、西校门体育场旁及上弦体育场旁区域:思明区转自:文物管家

文物基础信息
文物相册
建筑环境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演武社区厦门大学校园内芙蓉湖旁、西校门体育场旁及上弦体育场旁
级别
国家级
所属区域
思明区
文物编码
350203-0191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厦门大学校园内芙蓉湖旁、西校门体育场旁及上弦体育场旁。包括群贤楼群、 芙蓉楼群、建南楼群共15栋建筑。1913年爱国侨领陈嘉庚捐资兴学创建集美小学后,相继创办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建成各类校舍建筑及其它配套设施数十座,二十世纪50年代,陈嘉庚又重建集美学村和扩建大门大学,使之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学府。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的风格以西式的柱廊、拱门窗的屋身和传统中式的瓦楞翘脊屋顶相结合,大量运用红砖和花岗岩建材,建筑体量大,气势雄伟。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成“一”字形并排,为坐北朝南,为二层或三层建筑,为1922 年建成。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 成,在芙蓉湖的东半部,围绕芙蓉湖呈半环状分布,为三层楼或局部四层楼结构,呈前廊长排屋形式,建成于1951年至 1954年;博学楼为三层楼、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组成,围绕上弦体育场呈半弧形排列,以双翘脊重檐歇山顶的建南大礼堂居中,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其它 4栋分列两侧,平面为内廊式布局,建于 1951年至1954年。厦门大学是享誉国内外高等学府,这些建筑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和奇葩。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此平台为公益平台,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53168270@qq.com
返回列表
预览